央視財經(jīng)
(央視財經(jīng)《經(jīng)濟信息聯(lián)播》)“立減”“優(yōu)惠”“禮包”,在線買機票、訂酒店時,這些字眼是不是很誘人?但小心,優(yōu)惠背后可能藏著我們不知道的收費項目。消費者王先生在買機票時,就被平臺偷偷捆綁“隱形消費”,這種情況能索賠嗎?
王先生因出行需要,通過某機票代銷平臺購買了一張從青島飛往寧波的機票。購票時,平臺頁面顯示成人票票面價格280元,機建+燃油費70元,另外可享受平臺的40元優(yōu)惠,最終實際支付310元。王先生在收到平臺提供的客票信息后,到航空公司的官方軟件上進行了驗真查詢,發(fā)現(xiàn)機票確實是真的,但官方顯示的機票總價款是300元。自己明明付給機票代銷平臺310元,他立即進行了投訴。
原告 王先生:我向民航局進行投訴的過程中,(平臺)說我這個差價的原因是購買了一個我根本不知情的外賣紅包。
盡管平臺在投訴次日退還了這10元,但王先生認為平臺的行為明顯是欺詐,表面給予優(yōu)惠,暗地里卻通過隱形捆綁讓他多付了錢。于是王先生向北京互聯(lián)網(wǎng)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機票代銷平臺經(jīng)營公司退還票款310元,并三倍賠償930元。
被告訴訟代理人:原告購買的案涉機票,其實是一個機票加超值外賣禮包的組合產(chǎn)品,相當于買了兩個服務。
原告 王先生:在費用明細截圖當中寫得很清楚,成人票的票面價格為280元,基建+燃油(70元),并且有一個顯著標識的立減金額40元,最終支付310元,這上面沒有體現(xiàn)出任何券包形式。
責編:
審核:付興帥
責編:付興帥